
在2020年5月份到2021年5月份期间,我做了一档英文节目《国际培训大咖50谈》,每周访谈一位世界上人才发展、人才管理以及企业管理方面的专家。他们平均年龄达到了75.5岁,相关工作经验加起来一共有2000多年。1、人才培养必须是系统性的长期思维、全面思考、科学设计以及逻辑的呈现;3、教学系统设计或者叫课程设计是所有培训工作的基石;4、人才培养必须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如果不符合企业的战略目标,这样的课程是没有必要的;5、未来的人才培养挑战会更大,需要更加聚焦,简单直接解决问题,所以要提升效率和效果;6、内容为王,不断产生优质的内容,只有内容有用,培训工作才能创造真正的价值;7、人才培养必须注重培训前的思想宣传以及培训后的工作岗位的支持;8、培训必须以学员的岗位要求为中心,而不是以学员自嗨,更不是以讲师的自我宣讲为中心;9、网络学习爆发式发展,但不能仅仅是信息的呈现,而是做到知识的转化。所以网络的学习互动很重要;系统性的课程设计与开发在西方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已有上百个ISD(系统性的课程设计与开发)模型。而课程设计与开发在中国起步,是随着改革开放之后的二三十年时间才出现,也就是近十年以来发展比较迅速。中国目前的培训从业者估算有1000万左右,中国的高校里边还没有这样的学科设置。但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社会分工会更加细化,培训成为企业里边非常受重视的、真正创造价值的岗位指日可待。课程设计与开发正式的名称是:教学系统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设计”这四个字不能分开,因为很多的实践者认为每一次的教学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课程设计与开发也涌现出了一大批的非常优秀、简洁、有效的方法模型,通常所说的ADDIE模型则是对这上百个模型的共同特征的一个高度概括与通用表现。经过对中国企业的培训需求、培训预算、课程开发的时间资源具备度、培训从业人员的课程开发专业能力状况等方面的了解,ADDIE是适合中国企业需求的“基于行为改变的课程设计开发模型”。总体来说,ADDIE模型包括6大阶段:需求分析(Analysis)、课程设计(Design)、培训材料开发(Development)、交付实施(Implementation)、培训评估(Evaluation)。需求分析(Analysis):分析培训的需求、业务的差距、学员的需求以及交付环境的需求等;课程设计(Design):根据培训需求、业务的差距设计学习目标体系、教学策略、内容大纲以及设计未来的评估策略;培训材料开发(Development):开发课程核心内容、辅助的教学材料;交付实施(Implementation):能够去进行内部的讲授,并且不断完善;培训评估(Evaluation):评估的目的是为了不断地改进。模型是针对课程设计开发项目这个微观层面,是用于指导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具体操作和项目实施的。作为一个培训专业人员来说,为了开发出高质量的培训课程,并且确保培训课程能够真正解决企业的绩效问题,不仅仅要掌握具体的操作实施步骤,还应该了解专业的课程设计与开发的特点。一、好的课程的针对性强,经过实际的调研,目标是挖掘出员工实际工作当中的知识与技能的问题;二、学习目标相当的明确,所有的课程的内容都围绕着学习目标展开;五、注重知识转化,即培训教室里学到的这些知识,如何把它平移到工作岗位上产生价值;六、多媒体使用得当,要完全以学习目标为最终目标。多媒体的拍摄的方式以及制作的特点等完全取决于学习目标的要求;八、课程学习内容之后要注重绩效支持以及岗位的支持,扶上马再送一程;九、根据课程需要,充分运用相关的教学系统设计相关理论、原则和规律等,所有规律都是前辈们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
一名课程设计师,可以设计任何课程,因为课程设计师我们掌握的是教学系统设计的基础理论、模型、方法、流程、工具、定义、标准等。或许你会问如果不懂对方的专业,如何去设计课程呢?这就引出来另外一个重要概念即“内容专家”。在任何一个组织里面,课程的设计与开发都是课程设计师和内容专家相互合作的结果。课程设计师扮演的是过程专家的角色,掌握的是基础的理论方法等,而内容专家掌握的是专业知识,课程设计师和内容专家紧密合作就可以设计开发出专业且优质的课程。成为内容专家需要时间的积累、大量的实践,加上基础理论知识,不断地去升华,然后形成更加系统的理论和实践,而过程专家给他换一个项目,他可以继续去做,所以课程设计师是一个终身的职业。在课程设计与开发中,关键的一步叫做业务差距分析,主要是要找准业务部门的差距到底在哪里。培训部门要为业务部门排忧解难,用专业解决他们的问题,那么通常就会有以下三点困惑:在此,我介绍四大方法:访谈法、专家小组讨论法、观察法和问卷法。
访谈法不仅有个人的访谈,还有小组的访谈,深度了解需求方诉求。专家小组讨论法是集中业务专家进行深度的横向和纵向的讨论。观察法是沉浸式的,把自己置身于需求方每日工作的环境中去,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问卷法比较普遍、简洁,目的有两个,一个是能够去验证通过访谈法、小组讨论法、观察法找出来的一些差距,第二是能找到那些尚未发现的差距。
课程设计与开发的过程是总结提炼、沉淀传承的过程,总结出来好的做法,把它提炼成为标准,然后沉淀下来,成为非常好的优质的课程,让一代一代员工传承下去。
戴维·尤里奇:当前对HR的期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演讲全文)
丁晖在《培训》杂志生态大会的演讲完整版来了!
桂海潮飞天,乘了哪些“势”?
把抱怨链转化为价值链,把部门墙转化为部门桥
“专精特新”虽好,但唯独缺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