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没有“小板凳”,很容易失去方向 二维码
大约十余年前,改进咨询遭遇到了进入咨询培训行业后的“七年之痒”,产生了事业发展的迷茫感。 大量事务性的工作占据了日常大多数的时间,看似工作生活都很充实,面对未来,却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甚至产生了逃离这个行业的念头。 关键时刻,一位老师提醒了我们: 你们需要在咨询培训行业找到属于自己的“小板凳”。 好比在一个房间里,别人都坐着,而你们是站着的,无法在这个房间里踏踏实实地待下去,随时都有可能逃离。一旦有了座位,哪怕是一个“小板凳”,甚至是一块砖头,也算是拥有了自己的地盘,才能形成长期的存在感和信念感。 正是在这位老师的指引下,我们于 2007 年开始转型,从过去中介型逐步走向研究型的培训咨询机构。 坚持走“以帮助客户解决问题”为价值导向的道路,研究战略落地和绩效改进的底层技术,设计客户价值导向的产品组合,开发标准化的获客、转化、交付的社群化服务模式,从而形成了今天改进咨询在这个行业中的独特定位,即运用自主研发的核心管理方法论和工具体系,与合作伙伴一起,为成长型企业提供战略落地解决方案。 企业需要找到发展的“小板凳” 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要找到自身的清晰定位,需要回答几个问题: 客户是谁?给客户创造什么价值?具有什么竞争优势? 如果企业能够早点拥有自己的“小板凳”,就能早点清楚在竞争中保持什么样的姿态,选择做什么和不做什么,形成长期稳定的原则,在面临选择的时候不纠结。 企业的价值在于沉淀,能够在某个价值点中坚持多年,自然能够形成独特的特点。 业务需要找到成长的“小板凳” 树大要有根,业大要有基,在业务设计与发展过程中,同样需要找到业务成长的基础,这就是业务的“小板凳”。 企业业务的成果支撑了战略目标的实现,战略目标会由多个目标构成,有些目标是战略的主目标,负责整体规模的实现,有些目标是战略的协同目标,负责关键客户的满意度或者支撑交付的供应链;有些目标是战略的延伸目标,负责业务与客户之间的长期关系粘连的。 每个业务都需要拥有自己清晰的“小板凳”定位,才能做到业务互补、各自产出,最终支撑战略目标的实现。 如何寻找业务的“小板凳”?还是要回到客户价值和自身优势的角度来判断。 客户会有不同的等级诉求和品质要求。因此将客户的需求分为几个类别。 1.获取到基础性的功能交付; 2.获得完整的服务体系,可以省事省心; 3.能够满足差异化的定时需求。 在确定了客户需求基础上,再判断自身具有什么优势:是客户获取和转化能力?还是供应链的整合能力?或者是关键人才的培养能力?还是数据的积累和开发能力? 总之,找到其中一到两个优势作为“小板凳”之后,持续地建设“小板凳”,终有一天这个“小板凳”能够成为支撑业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管理者需要拥有价值“小板凳” 张爱玲曾经说过:出名要趁早。对于管理者而言,确定自己的“小板凳”要趁早。 古语云: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也正说明了职场人士准确选择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首先,需要成为某个专业的专家,确定专业“小板凳”是第一步,在这个阶段需要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决心,通过专业的打通打透,积累做事的基础理念; 其次,需要选择管理方向的“小板凳”,这个“小板凳”要回答“团队凭什么能够在我们的领导下齐心协力、共创成果”这个问题,是依靠个人的魅力团结大家,还是靠系统的流程规范大家,还是依靠灵活的机制激发大家,同样需要确定一个方向形成自身的管理风格。 一个管理者没有清晰的“小板凳”,很容易失去工作的方向和目的,每天忙忙碌碌,陷入大量事务性工作中,缺乏整体化的事先设计,形不成持续积累的状态。 对于管理者而言,工作积累非常重要,一个在某个岗位上工作十年却没有积累的管理者,他的能力甚至比不上只工作了三年却能够有效积累的管理者。 确定了管理“小板凳”就确定了能力发展和能力沉淀的载体,随着管理工作的时间越长,管理者的认知和能力必然持续增长,可以承担更有挑战性的工作岗位。 写在最后 企业发展、业务成长、管理者价值都需要通过找到“小板凳”实现,而决定这一切的关键还是“人”。 每一位管理者,如何找到自己的“小板凳”?国际绩效改进师 (IPP) 为您提供一套系统的思考模型和实操工具。 点击下图了解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