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21-6691

面对躺平员工,管理者只能束手无策吗?

 二维码

图片

编者按

我是山下的一棵大树,我长啊,长啊,怎么也长不过山顶的小草……”
上面这首小诗,正是一位“躺平”的年轻人,面对“讨伐”的回应。近两年来,员工“躺平”频上热搜,“骏马自知前程远,无须扬鞭自奋蹄”的场景还能实现吗?

问:现在不少90后员工,都在说要做快乐的打工人。每当我跟他们说,你们要上升到管理者的思维,来看待自己的当下工作,对方就会回答我:领导,我就是个打工的,拿着几千块钱,为什么要有管理者思维?

我有时候感觉我是一厢情愿,我有心给平台、给机会想培养员工,但90后员工却一心想躺平。现在,积极主动、有强烈学习欲望的员工太少了。

现将改进咨询联合创始人、CEO丁晖的回答内容整理如下:
人的改变,只能从内开启
很多学员学了GPS-IE管理改进系统之后很激动,认为脑力劳动者就要积极思考、主动做事情,但到了员工那里却推不动,这是管理者要思考的问题。
一个人的改变,不能完全依靠别人的语言,很多时候要靠环境。人是环境动物,这个环境也包括他自身的小环境,他所接触到的人和事,他的各种经历的组合。比如,平时我们说,你要注意身体,估计没几个人会听得进去。直到有一天,他身边某个人病得很重,这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刺激,这时候,他自己就开始主动发生变化。
美国作家弗格森说过一句话:“我们谁也无法说服他人改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开门。”每个人改变的钥匙,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作为领导者和管理者,我们就要积极地营造这种环境
当这种环境形成的时候,总有一些有缘人会率先改变,当然有一些人也永远不会改变。没有关系,我们还是一如既往的坚持帮助更多的人。
要营造这样的环境,就要依靠相应的行为。行为的上一层是能力,能力的上一层是价值观。作为领导者,要有坚定不移的价值观。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坚持能力的提升。有能力,才能有相应的行为,否则就是有心无力。行为做多了,小环境才会发生变化。有一句话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能力小的时候,改变自己或者改变团队;能力大的话,就去改变更多的人。
图片
如何成为率先改变的人?
答案就在这里:

开课时间2月24日!

图片


人的成长来自三个方面
作为管理者,我们要尽力给员工创造一些成长的机会。一个人的成长,往往会来自这三个方面。
第一、设置高挑战目标。
员工之所以没有强烈的成长欲望,很多时候是因为他没有体会到压力,不清楚高层的目标,企业的现状是什么。管理者要学会给员工压担子、压任务,不要怕他们抗拒。我们在推动员工发展和成长的时候,发心很重要。如果你的发心是帮助员工成长,给他安排任务,就不要怕被他误解。如果把这个任务交给员工做,是为了减轻我个人的负担,那员工也看得出来。你若推动他成长、关注他、给他建议,并且对他做得不够好的结果负责任,员工是看得见的。
第二、困境是成长的来源。
员工不经历困境是不会成熟的。经历了三年疫情,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成熟了很多。疫情实实在在给我们带来了困境,放到三年前,很难想象公司工资发不出来、全社会集体生病、医院人满为患,大家对未来充满着不可预知的恐惧。但以前哪里有过这些压力呢?所以,很多年轻人没有经历过太多的困境。困境本身就是年轻人成长的阶梯,管理者要去创造困境,让他们经历独立面对困境、摆脱困境的过程。但是成熟的人他会懂我们的发心,对吧?
第三、有影响力的人是成长的来源。
一个有影响力的人,对他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们都遇到过优秀的老师、优秀的领导,优秀的长辈、优秀的企业家、包括一些历史人物,他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对年轻人的个人成长是很重要的。所以,管理者要身体力行,不断学习成长,通过言传身教去影响他们。终于有一天,你会发现员工会在不经意间提起,某某领导在某件事上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你会感到很欣慰。
有时候觉得年轻人不珍惜学习机会,短期来看他们是不懂珍惜。但没关系,作为领导要去尽到我们的责任,给他们创造机会、创造高挑战目标。管理者的职责:第一是设计新的业务,并产生成果;第二是培养更多的人。我经常遇到企业家问我,培养出来的员工都流失了,我们为什么还要培养?
我就会问他三个问题:
第一点,你不培养他,他就不跑了?
第二点,用那些没有经过培养的人,对你来说有价值吗?
第三点,作为中国的企业家,为祖国培养点人才,是不是也尽到了一种社会责任?
从认知上来讲,培养不培养是我们的事,接受不接受、成长不成长是员工的事。但是不能因为个别的人,不接受不成长,就放弃管理者的职责,放弃他人的成长,这是因噎废食。
(来源:改进咨询联合创始人、CEO丁晖在某公司读书会上的分享)

1

END

1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