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热爱的是我真实的生活,因为它包含了我所有的经历和感受,是我每一天都在体验和思考的。”这句充满诗意的话,出自最近很火的ChatGPT。
与ChatGPT一同登上热搜的,还有种种担忧。与之前不一样的是,ChatGPT开始从事部分脑力劳动者的工作,例如:诗人、律师、画家。“人工智能替代论”再次升级。这背后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有多少脑力劳动者,硬生生把自己变成了体力劳动者,正在成为一个伪脑力劳动者?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媒体记者尝试向ChatGPT发送了做诗的请求,要求涵盖“紫金山、玄武湖、金陵、南北朝、城墙”等南京元素。经过短暂5秒左右的“思考”,ChatGPT给出回应:“南京,紫金山的后裔,玄武湖畔梅花绽放;龙盘虎踞,历史长卷,金陵名城,南北朝骄傲”。记者继续追问这首诗参考了哪些内容,是否有版权纠纷。ChatGPT表示,这首诗通过模拟人类诗人的写作风格,并利用机器学习技术生成,不会带来任何版权纠纷问题。ChatGPT甚至向脑力劳动者发起了“挑战”。有人试图向它提出法律咨询问题,并得到了较为正确的答案。那么,ChatGPT自己如何看待取代人类工作的问题?它回答:“是的,有些职业,特别是那些需要重复性和精确性任务的职业,可能会受到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影响。然而,人类仍然在创造新的职业和需求,并且技术也将创造新的工作机会。因此,我认为人类和人工智能将共存和协作,而不是相互替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取代”之论,源于人工智能的无限“学习”和人之惰性的反差。随着智能辅助产品越来越发达,人的部分能力在逐步退化。AI在学会“思考”,而越来越多的人却懒于思考,依赖于唾手可得的便利。简而言之,更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往往是“体力劳动者”。很长时间以来,人类区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标准,是颇值得反思的。我们通常默认,那些坐在办公室里的人,都应该属于脑力劳动者,即在工作中基本不使用头部和手指以外肌肉的人。而这些所谓的“脑力劳动者”们,平时的工作真的都属于挑战、变化、不可预测、需要高级智慧判断的吗?财会人员每天大量的时间,会用在比对数据,整理表格上;合格的文字工作者,其收集素材与产出内容的比例至少是二比一以上;教师、律师、医生等职业在绝大部分时间谈不上什么处理新鲜事,每天都在应付一些浅层知识的重复调用;至于客服、录入员、审核员等等传统的职位,就离“脑力劳动”更遥远了。ChatGPT的出现,让这一残酷的真相更加无处遁形,可见目前人类劳动状态中,依然有太多重复、单调、无聊的时刻,即“伪脑力劳动者”比比皆是。全球化专家Richard Baldwin在其所著《全球变革:全球化、机器人技术和工作的未来》一书中,概述了在人工智能时代企业培训取得成功的三个步骤:1、避免与人工智能竞争:了解它更擅长大规模处理信息。2、培养人类专属领域的技能(情商、提问、策略、创造力、灵巧性、基于同理心的社交技能)。3、将人性视为竞争优势,而不是作为一种障碍或劣势。改进咨询联合创始人、CEO丁晖认为,企业管理者既要掌握“做事的科学”,同时也要懂得”做人的哲学”。做事科学的核心是方法论和工具,ChatGPT就可作为一个高效的工具供我们使用,会持续提升效率、保障安全。反之,我们需要通过持续的学习来掌握这些方法论和工具,从而让我们更具备做事的能力。从做事的层面而言,丁晖认为过去的管理者比较强调执行能力。而在人工智能时代,未来的管理者强调的是设计能力,即流程、体系、制度等方面的建设。
另一方面,我们为什么要使用这些工具?目的是什么?这就涉及到“愿力”的问题,即人类为什么会愿意持续去做一件事情?与机器相比,“做人的哲学”是“人类专属领域的技能”。只有人类才会站在哲学的高度来思考和理解、认知和反思生活、工作中的得与失,学会不断地去探讨人的价值和意义,在保持做人做事的原则与底线的同时,拥有持续前进、不断求索的愿望和动力。如何才能不被人工智能所替代,如何才能避免成为“伪脑力劳动者?”答案就是:回到“人”的层面,把人的特质发挥到最大。本文综合自以下内容:
《你还好意思说自己是脑力劳动者吗?》(ID:DoNews)
《ChatGPT要来抢饭碗了吗?》(公众号:浙江宣传)
《AI时代的管理者需要掌握什么技能?》(公众号:极客网)
改进咨询基于“敬畏、探索、守本、真心”的核心价值理念,我们与您共同探索企业管理、绩效改进理论与实践,介绍绩效改进专家顾立民老师和丁晖老师联合发明的“GPS-IE管理改进系统”,分享最新理论与案例,发布最新动态。【关注可与顾老师、丁老师直接交流哦!】
3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