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集锦:人才发展的干法 二维码
作者/丁晖/《管理的逻辑》作者 2021年2月28日 本文为作者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不得擅自转载、复制、引用。如需使用,需与作者取得联系,征得授权。一旦发现侵权问题,将有权追究侵权责任。 为期16天的《国际培训大咖50谈新春特辑》顺利结束了,为了方便大家系统的理解所有嘉宾的精彩观点,我们梳理了嘉宾分享的精华,带领大家回顾课程内容,供大家整体参考。 整个管培生的培养过程除去前半年在校预习之外,通常需要2.5年左右的培养周期,前半段强调“以育促选、选拔优秀”,后半段强调“以选促育、加速育成”,整个过程都是由安踏大学和业务部门共同完成。滴灌式人才培养的模式强调“选育结合”,建立阶段性的成长和评价标准,用PK的方式让他们打出来,赛马不相马,保证他们未来走向管理岗位后的成活率。虽然从管培生到奥运星的比例为10%,但奥运星的晋级率却能达到90%。当管培生成为组织中年轻的经理,可以承担有挑战的岗位,能打仗,打胜仗,后面进入中层的培养路径便顺理成章,因为他们拥有能够被证明的职业成长数据。 ——安踏大学梁家广校长 “123工作模型(老版)”的具体内容如下:一个思维方式为“思考如何将学习转化为商业结果”,两个行为表现为“积极主动”和“专业创新”,前者强调主动去感受业务部门的需求,鼓励老师们去参与拜访客户,去预判可能的需求,拒绝做学习需求的二道贩子;后者强调学习是一门专业,过去认为培训的门槛很低,会讲话就能做培训,但培训是专业,包括咨询能力、沟通理解能力、传递价值能力等。当下的年轻人特别重视学习体验,学习团队需要研究学员到底在什么环境下、用什么工具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识和方法。三个评价问题: A、客户满意么?客户的满意度将一票否定; B、你满意么?在培训评估中强调“不看高分看低分”,你如何证明你的学习方案的有效性,四级评估你用到了几级了? C、对业务有附加值么?通过你的学习方案,给业务部门创造了多少额外的价值,如何来证明这些价值? ——默沙东大学陈志强校长 对于培训的实施方面总结了“九凡九必工作法”: 1、凡是培训,必须精准,说的是培训需求的界定; 2、凡是精准,必有主题,如集团战略培训项目、“一体化”共识研讨等; 3、凡有主题,必有预演,不仅要开教学研讨会,还要将课前、课中、课后的流程走一遍; 4、凡是预演,必有聚焦,强调解决一个关键问题; 5、凡是聚焦,必有引导,把结构化研讨,行动学习等的共创环节,用引导师帮助,形成行动计划和策略; 6、凡是引导,必有成果,强调研讨课程需要有明确的产出; 7、凡是成果,必有应用,知识的学习和研讨的成果需要转移到工作实践中; 8、凡是应用,必有追踪,训后的绩效支撑手段要跟上,要和业务部门协同,开展行为、过程和结果的评估; 9、凡是追踪,必有改进,,评估的目的不是仅仅为了奖惩,更是为了工作改进。 ——国家能源党校周忠科常务副校长 有人开玩笑说:所谓“人工智能”的前提是“人力智能”,这样的说法是有道理的,因为智能化的前提是数据化,数据化的前提是模型化,要形成结构化的模型就需要做出大量的基础工作,甚至需要依靠专家和员工的经验输入,自然会耗费大量的人工工作。平安知鸟也同样要经历这个过程: 1、首先梳理平安集团的主要岗位; 2、根据岗位要求提取出员工的能力要求,与岗位绩效评估结合,形成能力和绩效的匹配关系; 3、确定员工评级与晋升时需要学习什么,主管需要给员工提供什么内容,来提取岗位的课程目标; 4、通过大量的人力梳理、输入、编排,给所有课程贴上标签,一手能力一手课程与能力的匹配标签,才能让电脑系统能够读懂。这些基础工作形成后,需要围绕数据进行反馈和修正,让计算机持续优化和打磨,才能持续提升AI的准确性。 ——平安智慧城市智慧教育秦国炜副总经理 在智能生态的背景下,员工获得知识的过程已经发生变化: 1、角色上的变化,过去的学习场景是老师们在讲课,学员们在听课,但未来学员既是被赋能者,也是赋能者,高手在民间,需要有相应的平台使得人人都有赋能他人的机会; 2、学习动力不一样,过去的学员很容易基于服从命令而来学习,未来的学员要说清楚学习的目的后才会学习,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才能提升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3、另外学习方式也会发生变化,过去更习惯在课堂上、远程学习,未来是在“干中学”,让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就能获得知识,通过交流、AI、远程辅导,企业大学要思考将业务部门的“干中学”和“学中干”融合; 4、资源的变化,过去向老师学,未来会向平台学,技术的发展使知识传递更精细,知识化的内容可以向平台学习,很多人的智慧也会逐步融入和沉淀到平台上; 5、学习的匹配度的变化,过去的学员不知道自己要学习什么,根据组织或他人的要求进行学习,未来会根据个人的岗位、能力和绩效的差距,形成精准的知识能力匹配的学习。 ——新奥集团首席赋能官兼新奥大学李岚校长 网易游戏学院的培训业务也面临外部环境快速变化的问题,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回应下这个问题: 1、现在网易游戏学院寻找的是尖子生,高校中非常优秀的学生,这些人才跟他们讲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是没有用的,网易游戏学院不会采用填鸭式的培训,会把技术的沙龙分享作为技术培训的重要内容,讲的是实践,水平不够是不能做分享的,如果分享的好,是可以成为专业晋升的加分项; 2、沙龙分享会采用****,比如会采用直播的技术,知识管理平台作为知识资本,好的沙龙可以参与互动,后续好的知识可以沉淀下来; 3、课程体系的设计,无论是专业培训还是领导力培训,基本没有超过一天的课程,课程要有用、有趣,采用“游戏化”教学,每个课程设计就像玩游戏一样,可以打怪、升级、排名、激励,课程内容有趣,学员感受到轻松愉快。 4、网易游戏的大多数课程中,要求所有的员工都要玩游戏,都要会讲课,大多数课程都由内部员工完成,用游戏化的设计、游戏化教学,让大家能够接受,放到公共平台,讲的好就受欢迎,讲的不好会被淘汰。内部有讲师体系,有王者讲师、有传说讲师、也有青铜讲师。也有帮助讲师提升的内部演讲培训,也有做TTT来辅助讲师提升能力。 ——网易游戏学院文富俊院长 数字化学习带来了不同的学习体验: 1、学习面对未来,对学习的诉求不同,个性化更高; 2、学习的方式变的敏捷性了,可以通过学习平台来快速的更替各种信息; 3、以终为始的学习,传统培训是更具准备好的砖头来建房子,而数字化学习则是根据建房子的需要,来找砖头; 4、学习和工作融合在一起,培训是工作方法,学习是生活方式。 数字化应用后对培训重构的方面很多: 1、学习的方式变化了; 2、学习的平台,从电脑端到手机端,移动端越来越重要了。 3、学习的体验; 4、学习的内容; 这几个方面能够齐头并进更好,但现实中不同阶段的企业大学根据资源的多寡要做些取舍和排序,王顺捷院长认为,对于企业大学而言内容是核心,其他的是承载内容的方式,包括数字化人才的标准,前端是数字化业务的场景,找到数字化人才的标签,形成数字化能力,再形成数字化的教学方式,第二是场景的选择,第三是平台的确认,第四再思考体验的优化和提升。 ——京东零售学院王顺捷院长 在客户价值方面,公众市场已经到了维系客户、提升价值的阶段,有效增量空间在收窄,存量运营成为重点,结合过去小CEO到网格承包,用大数据技术实现精准服务,渠道变革如何用数字化的能力推动产品销售。过去互联网卡主要靠互联网头部企业来销售,后来发现通过网格的力量来销售会产生较大的价值,通过网格项目的实施,现在有一半的销量靠自己的网格来产生。通过网格化的人才培养,网格经理们在各自网格中用数字化手段,来精准触达客户。网格化团队未来可以成为数字渠道,嫁接社会上的服务需求。在集团市场部的指导下,形成这样的策略,由技术、渠道等部门组建成联合战队共同开发业务。政企业务也在改革,按照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方向升级。从过去小CEO到现在的网格化经营,形成了线下和线上的双保险,在存量经营阶段,新增客户越来越少,需要推动老客户购买新产品、新服务,倒逼团队在老客户身上挖掘价值。学院根据业务的变化和需求,设计相应的课程和项目支撑,和业务团队共同探索新策略、新路径。 ——王玮,中国电信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 坚持将“开门办大学”的理念落实到位,邀请更多的专业人士参与进来,并举办了内部讲师培养项目,包含了几个目的: 1、提升所有参与者的培训专业技能,如传道授业解惑、课程开发模型、评估能力等; 2、要认可他们的绩效和发展,对他们所做的培训贡献要形成评价和反馈,成为他们年度绩效的构成; 3、创造一个平台,把他们集中在一个圈子里,可以相互结对成长、知识更新。哈曼内部形成了内部讲师分级标准,根据过去十二个月中的贡献不一样分别建立铜牌、银牌、**、白金俱乐部,也可以通过设计课程并被讲授来获得积分。 为了能力及时激励和表扬内训师,设计了一个分级激励系统,不同级别会对应不同的自动表彰,同时在集团内部会得到更多的曝光,被证明是某类方向的技术大牛。 ——哈曼大学东北亚区及中国校长陈轩 “常青藤计划”从2017年开始走进高校培训,帮助他们抬头看天,低头看路,开阔视野,采用“行动学习+领导力”的混合式项目,借势修人,围绕企业需要的8个议题,穿插着领导力修炼,2019年把干部进行分班,储干班、科长班、部长班,每个班的能力模型不一样 ,每个层级要标准化,如储干班的能力重点是“定目标、拿结果、会招聘”;腰部班为“带团队、理解战略”等,常青藤强调“文化力和管理力”。从2020年到今年,强调常青藤要传播公司的文化,发扬“老虎钳”创业精神,承担了腰部力量,每个干部都是老板大学认证的文化讲师,参与“薪火讲师认证”,也要拿到厨师证,中层干部需要参与的五个认证: 1、烹饪认证; 2、讲师认证; 3、复盘推广认证; 4、超越伯乐认证,识人、用人,做导师; 5、矩阵式管理认证,为未来矩阵式改革做准备。 ——老板大学庞连生校长 在做干部培训中,虽然培训内容很多,但是如何把战略问题解码成具体业务问题还是存在挑战。比如董事长提出了“三个视角(客户视角、竞争视角和****视角)、三大规律(行业规律、市场规律、价值规律)”的对标,如何把战略解码为业务的实际问题。针对这个挑战,我们推出了从战略到执行的论坛。该项目设计分为三个阶段: 1、论“坛”:将集团的战略思想解码为关键问题,由催化师引导进行解码,澄清业务发展要求及关键问题,群策群力研讨初步形成解决方案; 2、论“战”:大家围绕解决方案进行辩论,解构业务发展路径,完善发展思路举措,达成战略执行共识; 3、论“践”:回到工作岗位上进行实践和评估。通过三个环节来解决集团战略理解、战略宣贯、战略执行,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提升绩效的目的。 ——中国邮政培训中心谢册主任 通过大量的数据积累后发现,用员工参加培训后的业绩减去培训之前的业绩,哪些高绩效的优秀员工,她们的学习数据的图形非常的有规律,而低业绩员工的图片好比是肿瘤的数据图,就能够直接反映出学习的质量。在学习平台上有很多AI测评器,员工学习之后可以参加测试,如果团队中有三个员工没有通过,他们的数据往往就会呈现出“肿瘤图”的样子,可以反馈给业务经理,作为对员工评价的参考。王校长团队尝试对能力进行分解,把能力的一级目录,可以拆分到最细分的能力要求,然后看有几个知识点来对应最精细的行为。行为需要有场景来负载,但给到最末级的行为来匹配的时候,会发现有些知识点对应的比较频繁,有些对应的比较少,学员会反映前者比较落地,后者的学习不太落地。随着场景的细化,知识点也会越来越细化,虽然能力词没有变化,但关键知识点需要改变,因为场景发生变化了。将精准的知识点连接到到最小的行为点上,能找到最关键的知识图谱,王校长把这个称为“纳米级知识点”。 ——王星恒,诺华制药中国学习与发展总监,诺华大学校长 任何一个好的结果,一定要有相应的条件,如果条件不具备,很多事情就会浪费,如果希望通过培训推动组织变革和人才发展,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是不是真的把培训提升到战略的高度,真的认为培训的事情做的好不好直接会关系到公司的生死存亡; 2、除了领导重视外,拥有话语权的人都要参加项目,就是那些经常拿着话筒说话的人,2006年,他的团队有两万人,10%拥有话语权的人必须要参与培训和学习,只有这些人的观点和能力扭转了,其他人才能改变。这些人如果不参加学习,在工作中就没有好日子过。 3、要把学习的东西和做的东西要结合起来,如在每次会议中,要把学习的东西在工作中体现出来。 ——郑荣禄博士,中领国际董事长、CEO,太平人寿前CEO 举个例子,2018年组织了25位学员去参加境外学习,只有10个工作日,其中9天教室学习和1天的参观访问。我们是如何做的呢: 1、项目启动时,搭建了社交化的协同社区,成员之间能看到每个人在组织中的位置、有过什么专业经历、各种联系资料、学习过的内容; 2、提升准备度:准备了五本资料,和境外合作机构充分沟通,包括专家、访问对象、希望拜访专家的范围等; 3、要求撰写心得:到了美国之后,每位学员要在平台上写学习心得,写出来的心得成员之间相互能够看见,每天要把当天学习的内容发到国内,并将在美国学习的内容整理一下在平台上向国内员工进行直播; 4、总结报告:每个人要结合工作和业务写个人总结报告;分了四个小主题,各小组分别写专题报告; 5、语音直播:联系了华尔街的专家,邀请专家给国内同事进行直播,形成了20段语音直播资料; 6、培训转训:回来之后进行了现场的面向全国的转培训,两个小时、四个主题分享; 7、资料共享:通过十几天的时间,大家对学习主题更加敏感,可以把在其他方面看到的资料一键分享到平台,积累了300多篇文章,同时把所有老师的PPT集中起来,形成“饱和式学习”体验。 ——广发证券培训中心刘正周总经理 遭遇困难时,只有学习的人,才能面向未来,只有改变自己的人,才有未来,只有为未来解决问题的企业,才有希望。这是对学习的召唤,也是对培训体系改变的呼唤!企业培训不能只满足于画延长线,多办几个班,改一个大学的名号,而应该是大变革、大创新,这才意味着大学的新生。总行要求我们要主动适应内外部形势变化,积极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打造线上线下优势互补的混合式新培训。北研重点打造中银大学云平台,我院则以建设数字化创新学习空间为抓手。该空间定位为全行数字化创新培训基地和产学研创融合中心,于2019年完成总行立项,截止目前,项目总体框架已施工完毕,完成了中期验收,二季度将完成主体建设并启动试运行。数字化创新学习空间将以创新学习、学习创新为主题,构建沉浸式数字化学习新场景,围绕行动学习主线,设计体验式、模拟式、实验式数字化学习旅程,联合各业务部门及中银金科等单位,建设敏捷开发交付共创空间和路演推广平台。当前重中之重要做好创新学习空间利用和运营管理,着力提升使用效率。 ——杨益民,中国银行上海国际金融研修院党委书记、中银大学副校长 诺亚财富培训可以总结为干湿结合。“干”是指干货。包括: 1.工具和方法论,引进了很多工具和方法论,比如说六顶思考帽、复盘和最近的BLM等方面学习。 2.内部经验的分享,例如精英理财师的分享,供大家学习; 3.外部先进实践和标杆学习。比如向华为、阿里等标杆学习。 而“湿”是指走心的部分,通过一些元素的植入会创造一些感动和触动的瞬间,也就是态度和心态方面的培训。其他企业培训的重点是在知识和技能方面,态度类培训基本上很少涉足,因为心态类培训是非常难的,尤其是改变成年人的心态。但是我刚加入的时候,诺亚创始人讲过一句话:“人的心态改变以后,知识技能的学习,他会自己想办法。”这个对我之前对于培训的认知也是有了新的迭代。 ——罗国凯,诺亚财富人才发展中心总经理 获取更多精彩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