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21-6691

春晚的变迁

 二维码

作者/丁晖/《管理的逻辑》作者

2021年2月11日

本文为作者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不得擅自转载、复制、引用。如需使用,需与作者取得联系,征得授权。一旦发现侵权问题,将有权追究侵权责任。

前言


中国人过年有三宝:春晚、拜年、放鞭炮,今年不提倡流动聚会,上门拜年的概率大大的降低,鞭炮也早就禁止了,估计今年成了新三宝:春晚、抖音、睡大觉。可以看出,春晚成为过大年唯一的保留节目。作为七零后,我算是完整的见证了春晚的繁荣与衰退,即使到了今天,整个传媒和娱乐行业已经被互联网冲击的体无完肤了,春晚依然具备不可撼动的地位,地方卫视和各大网络平台举办的春晚也只能绕着年三十打个游击战,不敢和央视进行正面PK。

春晚(本文专指“央视春晚”)在这几代人的心中根基太深厚了!春晚已经成为一种民俗仪式,深深的嵌入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身上,可以不看,但不可以不惦记、不牵挂,他承载了几代人成长中的共同回忆,无法回避、挥之不去。

时光过去了近四十年,我仍然清楚的记得观看1983年春晚的场景,那是物质极度匮乏但精神极度丰富的年代,集体主义、社会治安、家庭关系、邻里情谊似乎都是最好的阶段,主要的信息和娱乐的来源是大广播,每天早上六点半准时开启的大广播涵盖了所有的传媒、娱乐功能,包括新闻、音乐、故事、广告等,每次正式转播的节目过后,总会传来村里广播员穿插的非常蹩脚的地方普通话的通知,至今成了乡音回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农村的电压都极其不稳定的基础设施环境下,电视机倔强的进入中国人的家庭,无数中国人像赶场看电影一样的走上几里地,就是为了追剧,《霍元甲》、《射雕英雄传》等港台影视剧的热播,拉开了港台文化和大陆文化的融合。电压不稳定、信号不稳定、主人要睡觉成了当年看电视的三大烦恼,在电影《我们的祖国》里边《夺冠》中就有类似的桥段,也是激起了无数国人的集体回忆。

在这样的背景下观看了第一届春晚,那是一台星光熠熠的晚会,侯宝林、郭全宝、李谷一、马季、刘晓庆、严顺开、斯琴高娃、胡松华、姜昆、李文华、侯耀文、郑绪岚、王景愚等,其中,刘晓庆的主持、马季的相声、王景愚的小品、郑绪岚的歌唱,还有**的李谷一的《乡恋》,都成了春晚的经典中的经典。我最直接感受到首届春晚的影响力,就是接下来的十多年里,母亲都会在过年时贴上李谷一的年画。

春晚开始一发不可收拾的进入中国百姓的生活了,成了每一年的娱乐、时尚、话题、社交的风向标,全家坐在一起看春晚、嗑瓜子、聊天,年初一起床后除了相互问候、拜年就是聊着当年春晚的内容,经典台词成了当年的流行语,满大街开始出现当年春晚歌曲的卡带,校园活动中,学生们也开始模仿春晚中的各种节目,演艺工作者都以能够上春晚作为毕生的追求和荣耀,后来中央电视台还举办了一场“我要上春晚”的节目,也火了多年。

在我的印象中,春晚的转折点在1998年,那一年春晚的记忆点是:

1、陈佩斯、朱时茂的最后一次春晚;

2、王菲、那英的《相约1998》;

3、刘欢的《好汉歌》;

4、宋祖英的《好日子》;

5、赵丽蓉、巩汉林的《功夫令》。

从那以后,节目开始走向迷茫期,逐步依赖小品和相声,赵本山、赵丽蓉成了每年的期待。老百姓开始反映节目不如上一年,直到2010年董卿为刘谦主持魔术后,吐槽春晚成了每年网上的盛况,如“相声越来越像小品,小品越来越像相声”等。

春晚面临挑战也受到娱乐与传媒环境的影响,从2008年开始,除了湖南卫视之外,浙江卫视、江苏卫视、河南卫视和安徽卫视联合起来,在直播分离的大政策背景下形成了“星四军联盟”,开始摸索季播节目,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和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等多档节目纷纷推出,形成了现象级的收视狂潮,后来东方卫视的《欢乐喜剧人》和北京卫视的《跨界戏剧王》开始主打喜剧品类,这些节目都客观上分割了央视春晚的核心资源,特别是喜剧类节目对春晚的冲击太大,后来央视也被动的推出些音乐类、喜剧类节目,也无法挽回颓势。

另一方面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开始抢夺观众在除夕之夜的时间和注意力。腾讯、阿里巴巴的红包和今日头条的抖音都是通过春晚一夜爆红的,但春晚导演组怎么也没有想到,红包和抖音居然会成为春晚最大的竞争对手,现在年轻的观众已经再也无法全心全意的坐在电视前面观看春晚了,而是边看春晚边刷抖音、发红包,然后逐步就流失了。

各大卫视联合视频网站举办的春晚也强化了观众的审美疲劳,辽宁卫视依靠东北特有的小品文化打造了辽宁春晚多年来一直具备特色,今年天津卫视也不甘落后,和德云社合作打造了相声春晚,其他的卫视也纷纷投重金,邀请老戏骨、小鲜肉等上台亮相。这些做法也导致央视春晚导演组苦不堪言,作为具有先发优势的央视,拥有最丰富的演员资源和最大的流量平台,但也带来了最大的先发劣势的障碍,即机制上的困扰。一直以来,央视作为甲方总是高高在上,对演员和创造团队处于居高临下的姿态,上央视春晚只能拿到到低报酬甚至零报酬已经不是新闻,同时演员的知识产权难以受到保护也是痛点,为此陈佩斯、朱时茂不惜和央视翻脸,这些都造成了演员和创作者对央视的忠诚度极低的现象,只要有新的平台亮相的机会,他们都会好不犹豫的弃央视而去。通过春晚混流量,再通过其他平台变现的模式,已经成为不少演员的生意模式。

演员的成长跟不上观众的成长,央视春晚已经逐步老去,老面孔、老节目、老形式,因为观众观看春晚就是为了乡情与怀旧,这个平台不需要推新人,更是成熟老人的展示的舞台,相信今晚仍然有不少老面孔撑场面,近四十年来,央视春晚唯一不变的是李谷一的片尾曲《难忘今宵》,这既是春晚的魅力所在,也是春晚的挑战所在。

在我们这个社群中多数成员为企业管理者和培训从业者,站在业务发展的角度来看待春晚的变迁,把春晚当作一个业务案例来研究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另外,春节期间除了看春晚,作为专业人士,学习成长也是重要的选择,为此,我们特意制作了《国际培训大咖50谈•新春特辑》,将在年初一到十五每晚8点在本社群**播出,“改进365”在此期间也改版为“改进365•新春特辑”,我将每天根据分享嘉宾的内容来撰写文章,也欢迎大家参与专业讨论和提问,我们会邀请部分嘉宾参与互动。

祝所有的朋友新年快乐,身体健康,牛年大吉!

获取更多精彩文章


分享到: